×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标签: 暂无标签
本帖最后由 orange78 于 2025-1-29 17:46 编辑





5.指标度量体系规划

指标度量体系的作用是我们能够评价和评估所有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


粘贴上传202501101709232418..png


一、设计逻辑

1.战略对齐:确保所有指标均与组织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2.平衡的度量:包括财务与非财务指标、长期与短期目标、内部流程与客户满意度等多维度考量。


3.连续性与实时性:指标应提供持续的性能监控能力,并支持实时分析与反馈。


4.分层与可操作性:从战略到操作层面,各层级指标需具备明确性与可操作性。


5.适应性:指标体系应能随着外部环境与组织战略的变动灵活调整,以适应新的要求。



二、IT业务价值衡量指标

① 目的:评估IT投资与服务如何提升组织整体的业务价值与竞争力。

② 内容:涵盖业务收入增长率、新产品上市时间缩短比例、客户满意度等。这些指标应与IT支持业务战略与业务流程改进的关联性直接相关。



三、IT管理能力衡量指标

① 目的:评价IT部门的管理与组织能力,以及策略执行力。

② 内容:包括领导力与决策效率、项目管理成功率、员工技能提升率、合规与审计通过率等。这些指标反映了IT部门的内部效率与有效性。



四、IT服务质量衡量指标

目的:确保IT服务的高质量与高效率,满足用户需求与业务期望。

内容:包括服务可用性、服务响应时间、服务恢复时间、用户满意度调查分数等。这些指标反映了IT服务从用户与业务角度的性能表现。



五、IT运行衡量指标

目的:监控与优化IT基础设施与运营流程的性能,确保高效与稳定运行。

内容:涉及设备与服务的可用性、性能监控数据、服务请求处理效率、问题解决时间、变更成功率等。这些指标关注IT操作的具体结果与流程效率。


指标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动态过程,需定期审视与调整以维持其相关性与有效性。通过该体系,组织能够确保IT服务管理的持续改进,进而推动组织从优秀向卓越的转变。



2)技术支撑体系规划

粘贴上传202501101710459234..png

在构建IT运维管理工作空间时,我们采纳了平台化管理理念,并通过分层、分域的设计策略来构建。


1)平台化管理理念的实施:

平台化管理理念依托于数据、算法和平台,承担管理职能,为管理者提供数字化的“洞察、决策、执行”闭环能力,使工作过程透明化,辅助管理者评估参与人员的能力,并基于数据分析制定方法以促进员工能力提升。具体体现为:

① 数据驱动的管理:所有管理活动均基于数据分析,确保决策的精确性和操作的及时性。

② 算法优化流程:利用算法优化IT运维管理流程,提升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错误。

③ 平台支持决策:为管理者提供完整的洞察、决策、执行闭环,实现管理活动的透明化和自动化。

④ 工作过程的透明化:确保系统、工作流程和结果的透明化,使管理者和员工能够及时掌握任务进展和质量。


2)平台化管理理念的实施:

数字化工作空间的思维模式在IT运维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其主要目标是解决传统IT运维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例如工具和流程的分散,以及隔离的系统平台,从而提升效率和响应速度。以下是如何围绕四个核心维度来实施数字化工作空间思维:

① 支撑管理决策基于IT运维管理视角,赋予管理数据驱动的“感知、决策、执行”闭环能力。其中,感知能力涉及察觉运行生产环境的变化,识别对生产对象稳定性的影响;决策能力涉及运用算法对实时信息进行分析,辅助管理者决策;执行能力涉及确保决策的顺畅传导和有序实施。


② 激发员工参与基于员工视角,为一线IT运维管理员工提供实时在线的工作体验,便于员工获取知识和分享信息,提供自动化、线上化的IT运维管理工具,将员工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促进员工向主动提升能力转变。


③ 打通协同壁垒从协同角度出发,围绕IT资产管理、CMDB促进IT资产、IT资源、工具、流程的整合,消除IT运维管理组织各参与方之间的连接障碍,实现工具的互联互通,以更加扁平、透明的方式重塑组织连接。


④ 融合专业线运营从各专业线角度出发,为IT运维管理人员构建“监、管、控、析”等平台工具,并将这些专业工具融入全在线工作平台,为员工提供一站式工作体验。


(3)技术支撑体系业务功能规划:

实现平台化管理和数字化工作空间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

① 可视化平台:构建统一的可视化界面,提供实时数据流和控制面板。

② 业务监控中心:监控业务流程,确保业务连续性和服务质量。

③ 基础设施监控中心:监控服务器、网络和其他基础设施,预防和快速响应故障。

④ 流程管理中心:自动化标准IT运维管理流程,降低人工操作需求。

⑤ IT资产管理中心:管理IT资产生命周期,优化资源配置。

⑥ 自动化IT运维管理中心:实现自动化部署、测试和故障恢复。

⑦ 运营管理中心:综合运营数据,提供业务洞察和改进建议。

⑧ 数据挖掘分析中心: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提炼有价值的信息。

⑨ 安全管理中心:保障系统安全,管理身份和访问控制。

⑩ 可观测中心:集成日志、指标和追踪数据,提高系统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通过这些分层和分域的技术支撑体系,我们能够实现全面、一体化且高效的IT运维管理工作空间,它能够提升IT运维管理效率,确保服务质量,同时也能增强团队间的协作和创新能力。参考数字化IT运维管理体系建设指南等专业文献。





上一篇:实战案例:制造业数字化IT运维管理体系转型总体规划(第三部分)
下一篇:IT运维管理期望解决的问题
orange78

写了 58 篇文章,拥有财富 351,被 0 人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Powered by IT 运维管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