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monicazhang于2015-7-1714:19编辑
2.1.指导方针
指导方针的定义应该基于ITIL的最佳实践,同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从而满足实际需求。 下面列出可用性管理流程的指导方针:ITSS培训
方针1:
可用性需求的确定必须基于业务的实际需求。
最佳实践: ¨可用性管理应该与业务需求相一致。 ¨可用性需求必须被确定,同时必须记录下来。 ¨所有的需求必须与客户交流后决定。
启示或需求: ¨需要确定可用性需求识别的具体步骤。 ¨需要有监控及报表系统,来反映可用性需求的满足程度。 ¨对可用性需求的更改,需及时的通过变更管理进行控制。
方针2:
在决定具体的可用性指标时,必须有相关服务保障合同的支持。
最佳实践: ¨可用性需求必须被满足,同时必须以服务合同的形式签署。 ¨应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环境改变之后,必须来重新审视相关服务合同。
启示或需求: ¨与供应商的合同需要与整体的服务合同相一致,并需要对不一致的地方协商讨论。 ¨在可用性指标最终确定之前,应得到相应供应商的承诺。
方针3: IT组件的设计、实施,必须考虑可用性需求。同时,可用性管理流程必须考虑到已存在的安全方针及步骤。
最佳实践:
¨当IT组件或业务发生变化时,可用性管理流程必须介入。 ¨在设计阶段,必须考虑到可用性及可恢复性方面的要求。 启示或需求: ¨对于现存在的服务,必须考虑到它对可用性需求的支持程度。 ¨需要额外的资源来验证可用性设计及安全方针。
方针4: 需要收集可靠性、可用性、以及可维护性方面的数据,并对之进行分析。
最佳实践: ¨所有要收集的数据必须被明确定义。 ¨每种类型数据的具体收集步骤必须被明确定义。 ¨数据必须被定期的分析。 启示或需求: ¨供应商或IT运维人员需要来执行具体的收集任务。 ¨需要专门的工具来进行数据的收集、监控工作。
方针5: 需要一个可持续的改进计划,来保证服务的可用性。ITSS认证
最佳实践: ¨对已有数据的分析,可以找出需要改进的薄弱点。 ¨对薄弱点的改进提高动作,需要提交一个变更申请,在变更管理流程的控制下进行。 启示或需求: ¨需要与变更管理流程协作完成。
方针6: 使计划内宕机事件的影响最小化。非计划内的宕机事件应该由突发事件或可持续性流程处理。
最佳实践: ¨不管是计划内宕机还是计划外宕机,都必须明确定义,且与用户充分协商。 ¨对于非计划内宕机,需要定义一个用户可接受的最大阀值。 启示或需求: ¨为屏蔽宕机的影响,需专门的资源来支持。 ¨需要其他流程的协助。
2.2.流程关系图 下图是可用性管理流程与其他流程的关系图:
安全规范-由安全管理输入
可用性管理必须保证安全规范与可用性计划相一致。因此在进行可用性计划的设计时,需要从安全管理流程得到相应的安全规范。
关键业务清单-由连续性管理输入
关键业务清单中定义了所有的关键业务、每个关键业务的最终用户等信息。当确定可用性需求时,必须以关键业务清单作为参考,从而真正满足最终业务部门的需求。
SLA-由服务级别管理输入;实际的可用性数据-输出到服务级别管理流程
可用性管理分析了业务需求之后,可以确定它能达到的可用性指标,然后将该可用性数据输出给服务级别管理流程,供其进行SLA的协商、签订动作,当签订完成SLA之后,需返回到可用性管理流程。 可用性管理流程必须保证这些SLA目标可以完成,并进行持续的提高动作。ITSS考试
问题数据库-由问题管理输入,事件数据库-由事件管理输入
可用性管理需要对问题数据库及事件数据库进行分析,来找出重大的可用性薄弱点,从而提出改进措施,最终提高服务的可用性水平。
可用性设计与计划-输出到容量管理流程
为了保证服务的可用性,必须对部件的容量有一定的要求,这样才可以消除“服务虽然可用,但是性能很差”的现象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