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IT服务外包越来越不像以前那么简单了?以前一家公司包到底,出问题就找这一家,现在不一样了——一个系统有三家服务商参与,网络、桌面、应用各归各管,稍微出点事,推来推去,一圈下来服务没搞定,反而影响了业务进展。
你可能会说:“我们也想高效啊,但服务商一多,沟通协调太难了。”对,这正是现在企业广泛遇到的多服务商协同失效问题。
这时候,如果你还没有听说过 SIAM,那可能就真的落后了。
刚刚由 ITIL先锋论坛 主办、由 上海甄知科技产品总监刁书天(玉娇龙) 主讲的网络直播讲座《多服务商环境下的服务集成管理实践探索》,就是一场专为企业数字化运营量身定做的“效率指南”,它讲清楚了为什么现在必须上SIAM,以及怎么用SIAM帮企业 降本增效、优化协同、提升客户满意度。
一场讲座,解决的可不是流程细节,而是整个IT服务体系怎么更好支持业务增长的大问题。
为什么多服务商会拖慢你的业务节奏?
别以为IT运维只关乎“技术”。在数字化转型的今天,IT的响应速度、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业务的节奏。
刁老师在讲座中一语道破关键:“服务出了问题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是出了问题但没人管、没人解决。”因为服务分得太细,一个服务商只管自己那一块,谁也不想担全责。结果呢?业务受阻,领导不满,客户不爽。
比如:
- 系统宕机影响下单,营销部门投诉说IT不作为;
- 网络慢导致员工无法访问系统,行政部门抱怨支持不给力;
- 多服务商来回扯皮,故障处理时间翻倍增长;
这些都不是“服务商不专业”,而是企业内部没有建起一个服务集成机制,把各方服务资源整合起来,统一对业务负责。
这就是SIAM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SIAM不是管供应商,而是“让IT回到业务核心”
刁老师在讲座中说得特别明白,SIAM不是一个管控工具,而是一个价值聚合工具。
什么意思?你企业有三五家服务商也好,十来家也罢,重点不在于他们怎么做,而是你企业能不能把这些“能力点”整合成一张服务网,为业务搭桥铺路。
在这场讲座里,他用几个非常“接地气”的案例告诉我们,没有SIAM的企业,IT部门永远忙于救火,有了SIAM,IT部门开始能主动支撑业务增长。
比如某零售集团:
- 过去:促销期间系统老出问题,一出事,各服务商各说各话,响应慢、效率低。
- 后来:引入SIAM体系,建立了统一的服务目录、派单流程、绩效KPI,结果处理效率提高70%,促销活动系统“零中断”,销售额也比上季度提升了12%。
看到了吗?服务优化,直接带来了业务提升。
别说抽象的,SIAM到底帮你带来什么业务价值?
如果你是企业业务负责人、IT主管,或者是服务管理岗位的人,最关心的其实就一句话:这套东西能给我带来什么实实在在的收益?
讲座中,刁老师就总结得非常具体:
统一服务派单和流程后,业务部门的IT支持请求能更快落地。过去要协调三家供应商,现在平台自动分派,解决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个小时。
服务可视化之后,各种故障和瓶颈能提前被发现、预警、改进,业务系统稳定性自然提升。尤其是金融、零售、电商等行业,系统一稳定,客户不流失,口碑自然来。
统一的KPI指标和服务报告让IT部门终于能拿出“有数据说话”的成绩单。再也不是领导问:“我们外包值不值?”你只能靠感觉回答。
现在你可以拿出报表说:
- 故障率降低了X%
- 服务响应提升了Y%
- 投入产出比优化了Z%
这就是业务视角下最硬的价值体现。
工具也不落下:平台+方法,SIAM真的能跑起来
当然,有了思路还不够,关键是有没有落地工具。
讲座里,刁老师展示了他们自家产品“燕千云”平台是如何把SIAM理念真正跑起来的。
它能做到:
- 服务目录集中管理,服务项一目了然;
- 多服务商自动派单、协同工单闭环;
- KPI报表可视化,业务视角下展示服务成果;
- 用户满意度收集与改进闭环;
一句话,有了这样的平台支撑,SIAM就不是挂在墙上的框架,而是真正为业务服务的运营中台。
ITIL先锋论坛:一次真正从“业务价值”角度策划的讲座
这场讲座之所以广受好评,不仅因为内容实用,还因为它的整个视角和站位特别“聪明”——不是一味谈服务流程、运维规范,而是从一开始就切入一个核心问题:IT怎么为业务赋能?服务怎么转化为价值?
这正是ITIL先锋论坛在策划讲座时最擅长的地方。他们不做“只为IT讲IT”的内容,而是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从业务视角去设计讲座内容,真正帮助IT团队、服务团队找准位置,做出成果。
而讲师刁书天本人,也不是讲理论的人。他做过咨询、做过项目、带过团队,对服务落地和平台建设都有实打实的经验,能把SIAM这种看起来“偏框架”的东西,讲得接地气、讲得实用,让人听完就知道该从哪一步下手。
这场讲座的重点不是“学个新名词”,而是帮你认清:
- 多服务商怎么协同,才能带来业务增值;
- 服务流程怎么整合,才能让客户满意;
- IT部门怎么做,才能真正站上业务舞台的“前排”。
如果你是企业里的IT负责人、外包协调人、服务经理、数字化转型骨干,这场讲座的内容,你值得花时间理解透。别再让服务管理只停留在执行层,现在,是你让服务成为业务助推器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