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标签: 暂无标签
“世界上只有两个行当称自己的客户为‘用户’,一个是毒品贩子,一个是软件。”这是Sun创始人斯考特.麦克尼利(Scott McNealy)早年讽刺微软的话,有些偏激的他把卖软件与卖毒品相提并论。他的意思是指人们需要不断地购买微软软件的升级版,这会让人们渐渐地陷入诱惑而不能自拔。
  首轮对手选上英特尔
  “我是坐在高处大声传教的人。”麦克尼利说,“微处理器芯片的发展方向只能是RISC,它必将把英特尔和摩托罗拉的芯片统统分解为沙粒!”
  1982年,斯坦福大学学生麦克尼利、威诺德.考斯拉与另外两个年轻人一起创办了“斯坦福大学校园网”,其英文首个字母缩写为Sun,随后Sun公司成立。起初是由威诺德.考斯拉担任Sun公司CEO,麦克尼利任公司生产部经理。两年后,公司董事会炒了威诺德的鱿鱼,由麦克尼利暂时出任公司代理CEO,以便他们可以物色到一个更加合适的人选,但似乎一直没找到更合适的人选。
  创业之初,Sun的目标定位在高档工作站,可用来进行电脑辅助设计、制造和图形处理,定位于企业级应用。
  与大家普遍印象不同的是,Sun的著名口号“网络就是计算机”并不是麦克尼利创造的,它是1984年由Sun的第五位员工John Gage提出的。1986年,Sun公司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当时的股票代号是SUNW,即太阳工作站的缩写。
  麦克尼利后来回忆说:“当时,Sun的发展速度真可谓是一日千里,但那时也有一些强劲的竞争对手和我们进行殊死搏斗……”
  当年参与创建Sun公司的威诺德.考斯拉回忆道,麦克尼利总是知道Sun公司独特的商业策略应该是什么样子。麦克尼利称:“如果我们不能成为这个行业前三名的厂家,我就不做这生意!”
  Sun最初的工作站采用的是摩托罗拉的芯片,很快Sun开发出自己的RISC架构的SPARC芯片,并以此为核心推出新的工作站,废除了自己原来的以摩托罗拉芯片为基础的产品线。Sun此举打乱了原有的工作站市场格局,使竞争对手措手不及,工作站领域原有的龙头老大阿波罗电脑公司被Sun打得一蹶不振。
  接着,Sun毫不手软地将目标放在曾是自己“老师”的摩托罗拉身上。一年之内,称雄一时的摩托罗拉工作站节节败退,最后退出了该领域。此时的麦克尼利志满意得,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生活“仿佛巧克力派一样甜蜜”。他酷爱打高尔夫球,对他来说,每做成一笔大生意都“像打进一个球一样刺激”。公司后来还专门为他准备了打高尔夫球的一切设施,每天早晨,他都会打一会儿。
  20世纪80年代后期,横扫工作站领域后的Sun,计划涉足个人电脑,麦克尼利剑锋直指直CPU芯片霸主英特尔公司。
  麦克尼利决定效仿IBM开放PC标准,从而打垮王安、击败苹果那样,采取开放和结盟的策略。麦克尼利代表Sun宣布:凡有意开发SPARC芯片的公司,他们都可以提供最详细的资料。SPARC技术很快就授权给一大批半导体厂商,他甚至派员到中国台湾游说,希望依托那里新兴的半导体工业园酝酿出SPARC国际联盟。
  而对于英特尔的重要盟友微软,麦克尼利则准备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称“摧毁微软是我们每个人的任务。”
  枪声没有在预设战场打响
  “在(微软)NT上运行你们的大型应用软件吗?那你们这些人平时过家家时玩什么?”Windows NT是微软为企业级用户开发的操作系统,其价位比Sun 1991年开发的Solaris操作系统便宜,但其早期版本性能要比Sun的产品逊色。麦克尼利把运行NT戏称为“过家家”,意思是正规的企业不会用微软产品来执行重要任务。
  Sun原准备挟高端市场成功之威,向下覆盖桌面级的PC领域,通吃这领域的CPU和操作系统两块市场。但这一次,麦克尼利遇到了强悍的对手:微软的盖茨。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基于微软操作系统的PC年销量在1000万台左右,而包括Sun在内的基于UNIX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年销量在百万台左右。微软在数量上占优,但利润丰厚的高端市场把持在Sun手中。微软对这一块市场很垂涎,而且为了防止Sun下探,盖茨决定先敌而动,及早发力高端市场,其武器就是Windows NT。
  当时,微软在产品尚未成型时,就开动宣传机器,推广Windows NT,显然,微软的影响力大于Sun。Sun为了保有高端市场的地位,不得不就地防守。
  Sun的核心利益是卖装有自己操作系统和芯片的工作站、小型机以及后来的服务器,理论上讲可以在操作系统上与微软合作。可麦克尼利认为,“和微软合作有很多的条件。而不管什么公司,只要与微软合作,他们自己都会受到很大伤害,自己公司的规模就会变得越来越小。”
  “别与微软合作”成了麦克尼利的口头禅。因此Sun的目光越过其的直接竞争对手,如IBM、DEC、惠普、SGI,紧紧地盯上了微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次IT界大会上,麦克尼利向与会者展示了Sun的新产品,当需要输入口令时,麦克尼利告诉观众,口令是:“Say No2NT(对NT说不)”。
  麦克尼利屡屡抨击微软垄断霸权,他曾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生活在一个只有微软的世界里。”麦克尼利不仅这样说了,而且也付诸行动,他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功地游说美国司法部对微软进行反垄断调查。
  对于大众来说,Sun 的产品高深复杂,离他们很远,可是麦克尼利辛辣活泼的语言,如“微软的垄断把用户牢牢系住,这好比销售汽车,但不安装刹车装置。用户购买时,需要额外安装并收取费用”,则让大众印象深刻,这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Sun的知名度。
  Sun公司公关部的职员经常劝麦克尼利出言谨慎,但他似乎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他说:“有时我在台下听到那些所谓的教授和专家们在台上喋喋不休地信口雌黄时,实在是忍无可忍,于是,我就会愤然起身,义正词严地把事情的真相一五一十地讲给所有在场的观众。我只想说明一点,真话往往会让人觉得滑稽可笑和刺耳难听,可它却是真实无伪的,而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被虚伪的假话所哄骗。”
  当然这是麦克尼利的观点,不知道他是否听过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年轻人没有资格说真理。”
  在上世纪的整个90年代,虽然采用微软NT操作系统的PC服务器不断蚕食以Sun为代表的UNIX服务器的市场,但Sun仍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原因有两个:一是当时IT市场需求旺盛,微软与Sun虽有交集,但基本上都可跑马圈地;二是Sun是UNIX恐龙群中的霸王龙,它可以吞噬其旧有对手,占有其领地。
  Sun公司可能也看出了问题的所在,决定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在PC领域,由于英特尔与微软联盟的强大把守,很难突破,Sun决定从更广阔的消费电子领域发起冲锋,它的有力武器是Java。
  Java:一杯悠长的苦咖啡
  “Java到现在一共亏了多少钱?”1995年下半年的一天,麦克尼利问他的首席技术官埃里克.施密特(此君日后成为谷歌 CEO)。
  “大约100万(美元)。”施密特回答道。
  “听着,”麦克尼利严肃地说,“把预算增加10倍,你要给我亏1000万才算完成任务!”
  这一年,Sun公司的Java正式对外发布,公司拨出充足的费用来作推广。
  Java的前身Oak(橡树)早在1991年就诞生了,其目标是绕开电脑,设计一个在任何设备都能运行的软件系统。
  在起初的几年里,Sun想把它固化进芯片中,用在手机、互动电视、电子游戏机等家电或是工业用自动化系统中去。Sun曾与三菱、法国电讯、华纳公司接触过,但无一家公司对此感兴趣,因为这种芯片每个造价要50美元。
  蹉跎几年后,互联网大潮兴起,Sun决定换一种方式来推广Java,即对任何非赢利性使用都是免费的,对赢利性使用也只是象征性地收一点钱。
  当时,微软最头疼的竞争对手网景创始人安德森看过后,发表评论说“这些人做的东西很好,是无可争议的新技术”,网景随后买了Java牌照,与自己的浏览器一起免费在互联网上发放,数月后就有数百万台联网电脑有了支持Java的浏览器。
  1995年下半年,麦克尼利四处奔走,签署了一个又一个Java授权合同,网景、Oracle和IBM等公司都表态支持Java。
  此时,微软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要尾随网景,避免在浏览器领域被甩掉,另一方面,Java可以在任何硬件、操作系统上运行,这绕过了微软的摇钱树:Windows操作系统。微软经过综合考虑,认为当时最要命的“敌人”是网景。1995年12月7日微软对网景宣战的同时,对Sun示好,许诺要把Java运用到微软的新版浏览器中,同时,决定购买Java授权。
  整体而言,Sun收到的Java授权费,和其投入相比很有限,但Java为Sun带来了荣耀,带动了Sun的服务器和操作系统的销售。到了上世纪末,Sun的市场总值一度攀升到2000亿美元的最高峰,股价高达每股247美元。美国《商业周刊》曾评价说:“Sun这颗星从没有这般明亮,麦克尼利网络计算的理念从没有这么近于实现。”
  志满意得的麦克尼利称,“我们是.com前面的那一点”。
  两次泡沫爆裂引发崩塌
  “我想部分行业企业将永不复苏,原因是他们的业务建立在人们不再购买的产品上。”2003年,戴尔公司CEO迈克尔.戴尔这样评价Sun。
  在上世纪末,互联网泡沫炮制期,大量的.com公司每天从Sun那里购买大批的服务器。这种局面让Sun有些飘飘然,2000年,麦克尼利在接受采访时称:“当我向后看时,很欣喜地发现我们至少领先大多数对手20年。”
  但2000年开始的互联网泡沫爆裂,使得用户对高端服务器产品需求萎缩,中低端产品性能又在提升,这压缩了以Sun为代表的企业的利润空间,其中戴尔公司给Sun带来了不小压力。
  Sun满腔怒火喷洒在戴尔身上。2002年11月18日,在COMDEX Fall 2002大会上,麦克尼利当众贬低戴尔电脑公司不是IT企业,“只是一个流通渠道”,在听众中引发阵阵哄笑,也为此和迈克尔.戴尔闹得很不愉快。
  除了戴尔,经过大浪淘沙,Sun在工作站年代的对手DEC、SGI退出了竞争序列,而惠普、IBM则变得强大起来,并成为Sun在金融等领域的强有力对手。麦克尼利的炮口再次瞄向了他们。也是在COMDEX Fall 2002大展上,麦克尼利嘲笑惠普与康柏的合并,“在我看来,惠普和康柏的合并是两家非常不好的公司的合并,因为这两个公司已不再想从事UNIX的业务,已不再做有关架构方面的工作。他们已经不是计算机公司了。”
  对IBM,麦克尼利也多次讥讽。他在接受中国 采访时称,“我很希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能用Sun的产品。从架构角度来说,中国有三种选择:一种是微软的封闭架构;一种是Sun公司Sun One的开放架构;最后一种是IBM的架构,其实IBM本没有什么架构可言。”
  在这个时期,Sun的操作系统、芯片、服务器在市场上碰到了强大的阻力,Java虽然继续得到推广,可是一方面,Sun仍无法从中建立起一个直接有效的收益模式,微薄的许可权收费对Sun来说是杯水车薪,另一方面,Java的技术发展走向正偏离了Sun的预想轨道,其中最让Sun耿耿于怀的就是微软在Java上的“努力”。“Java之父”詹姆斯.戈士林指责微软“用了很大力气,让大家在桌面上看不到Java”。
  此时的微软在击垮了网景的浏览器之后,成功地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其主要对手已切换为谷歌、Oracle,它已不太把Sun放在心上了。微软想了断这场恩怨。2004年4月,微软向Sun支付19.5亿美元,解决Sun对微软违反Java语言许可协议的指控。有媒体称,麦克尼利继续保持着对微软的“敌意”,但Sun董事会却计划与微软、IBM、英特尔和解,这使麦克尼利很痛苦,他萌生了离职的念头。随后,Jonathan Schwartz成为Sun公司首席运营官,开始掌管整个Sun公司的运营,并于2006年接任CEO。
  此后,Sun开始走另外一条道路——将软件全部开源,甚至在日子不好过的2008年年初花了10亿美元购买MySQL开源数据库厂商。Sun对开源有两个设想:首先,软件开源后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使用,从而有可能让更多的客户选择购买Sun的硬件产品;其次,将开源软件交与社区,让全球无数爱好者加入到软件的开发上去,这样可降低软件开发成本。
  可远水不解近渴, Sun的市场慢慢萎缩。有资料显示,2008年前后,Sun服务器超过四成的收入源自于金融中心华尔街和美国严重趋于饱和的电信市场。所以,2008年源自于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刮起来后,给Sun带来致命打击。
  麦克尼利曾说过不可能有公司出得起钱收购Sun,但随着Sun股价持续走低,其市值在极速萎缩,开始有公司出得起这笔钱了。起先准备收购Sun的是IBM,但在与IBM进行了将近两个月的拉锯战式谈判后,Sun拒绝了收购要约。
  2009年4月20日晚,Oracle宣布以74亿美元收购Sun。




上一篇:重视顾客体验带来行业颠覆
下一篇:刚从日本回来想做外包 请教高人 {华信}
姗姗来迟

写了 312 篇文章,拥有财富 1672,被 4 人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睡之精灵 发表于 2014-3-29 06:36:04
有空一起交流一下
漂零 发表于 2014-3-29 07:51:15
跟大家交流一个ITIL的概念吧:IT服务管理需要通过“IT服务标准化”来管理IT问题,也就是将IT问题进行归类并识别问题的内在联系,同时根据制定的服务级别协议进行计划、推行和监控,并强调与客户的沟通。ISO20000标准同时关注体系的能力,体系变更时所要求的管理水平、财务预算、软件控制和分配。ISO20000说是ISO9000在IT服务行业的具体应用和拓展。 ISO20000是IT服务管理的国际标准,是从IT服务管理最佳实践ITIL中发展而来的。相比ISO9000增加了业务关系管理与供应商管理,对应于 ITIL 中的服务等级管理,增加了服务报告,涵盖在 ITIL 的每个管理流程之中。
Powered by IT 运维管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