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保持产品Backlog的“深度”

标签: 暂无标签
本帖最后由 FYIRH 于 2022-1-10 13:47 编辑

随着第一版MMR发布后,团队对产品研发工作越来越明确。产品需具备的功能,会随时被添加到产品的Backlog里。Backlog的来源如下:

  • 商业模式(精益画布);
  • 产品愿景;
  • 用户画像;
  • 产品路线图;
  • 客户或用户的反馈;
  • 团队自己发现的需求。


Backlog需要满足以下属性,如果用英文表述,可简写为“DEEP”。

1.D(DetailedAppropriately):适度详细

如图8-13所示,在Backlog里,需求的优先级越高,描述得越细致;需求的优先级越低,描述得越粗糙。优先级排在最高的需求,其描述细致到足以马上启动开发进程。


图8-13Backlog条目是适度详细的

2.E(Estimated):估算好的

团队不需要对Backlog里的每个需求都做出估算,但是一定要对下一个版本以及下一个迭代的需求做出估算。估算的意义如下。

  • 判断需求的规模。团队需要对超过一个迭代规模的需求做拆分,在拆分需求的过程中,团队可能会发现之前没有想到的需求场景。
  • 做版本计划。如果团队不对需求做出估算,就无法判断版本什么时候交付。
  • 做迭代计划。如果团队不对需求做出估算,就无法判断每个迭代周期装载多少新的需求。


3.E(Emergent):涌现的

团队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即需求不是一开始被写进Backlog里的时候,团队就能完全清楚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演进,通过逐渐增多的用户和市场的反馈,使团队获得更多的认知后而逐渐明晰的。此外,即使在当下被认为是明确的需求,将来也可能产生变化。在当今VUCA[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4.P(Prioritized):排好优先级的

团队在产品需求分析中要弄清楚需求的优先级;团队在版本需求分析中要分清楚MustHave需求、ShouldHave需求和CouldHave需求。但是这还不够,团队在做迭代计划的时候,需要将纳入迭代的需求排出唯一一个先后顺序,团队按照这个先后顺序认领需求开发,如图8-14所示。

图8-14需求优先级排序示意图

在很多敏捷团队的Backlog里,需求优先级并没有被标识出来,而是存放在了产品负责人的脑袋里,但这并不代表需求没有优先级。当我问及团队为什么没有标识的时候,产品负责人说:“大家都知道,没必要标识。”而当我问及研发工程师的时候,对此,他们表示不清楚,只是知道这些需求需要做。

为什么需要通过显性标识让全员对需求的优先级有明确的理解呢?因为团队成员是自己认领需求后开展开发或测试工作的,如果没有清晰的优先级标识,大家只能靠口头来沟通优先级,而口头沟通无法确保每个人对信息的准确掌握。另外,对于不知道优先级信息的团队成员来说,他们一般会喜欢认领那些容易实现的需求,而这会导致真正高价值的需求被排在后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敏捷需求管理与传统需求管理的差异
下一篇:用户故事:以用户为中心来描述需求
FYIRH

写了 198 篇文章,拥有财富 1122,被 1 人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Powered by IT 运维管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