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持续改进模型之三,采取行动

标签: 暂无标签


返回ITIL4Foundation中文翻译目录,点击



4.6.1.5采取行动


关键词:在步骤5中,对改进计划采取行动。这可能涉及传统的瀑布式方法,但通过试验,迭代,改变方向甚至回到之前的步骤来遵循敏捷方法可能更合适。


一些改进是作为一项重大改变的重大举措的一部分而进行的,而其他改进则很小但很重要。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实施多个较小的改进迭代来实现更大的变化。即使在计划完成改进的道路上显而易见,重要的是在整个方法中保持开放的变化。实现预期结果是客观的,而不是严
格遵守一种如何进行的观点。

在改进过程中,需要不断关注衡量愿景和管理风险的进展情况,以及确保对计划的可见性和整体意识。ITIL实践,如组织变更管理(第5.1.6节),计量和报告(第5.1.5节),风险管理(第5.1.10节),当然还有持续改进(第5.1.2节)是实现的重要因素这一步的成功。

完成此步骤后,工作将在旅程的终点,从而产生新的当前状态。


ITIL故事:采取行动

克雷格:我们已开始用可生物降解的替代品替代我们的清洁产品库存。我们发现了一些很棒的新产品,甚至通过使用不会影响质量的更便宜的替代品来节省资金。

苏:我们已经开始淘汰一些旧的汽油和柴油车,并用新的电动车型取而代之。我们对我们正在维护的汽油和柴油车进行了彻底的检查,以确保它们符合生态要求,并将采取措施在没有的情况下解决这个问题。

Radhika:我们已将新的可生物降解杯和环保灯泡带入我们的办公室,并开始取下塑料杯。



4.6.1.6我们什么确定到那里了


此步骤涉及检查行程的目的地,以确保已达到所需的点。


关键词:通常,一旦启动改进计划,就会假设已经实现了预期收益,并且可以将注意力重定向到下一个计划。实际上,改善的道路充满了各种障碍,因此必须验证成功。


对于改进计划的每次迭代,是否需要检查和确认进度(实现原始目标?)和价值(那些目标是否仍然相关?)。如果尚未实现期望的结果,则选择并进行用于完成工作的附加动作,通常导致新的迭代。

如果跳过此步骤,则很难确定是否实际达到了期望或承诺的结果,并且此迭代的任何经验教训(如果需要,将支持回滚)将丢失。

ITIL故事:我们到那儿了吗?

克雷格:几个月后,我们成功实现了90%的产品可生物降解的目标。

苏:电动汽车正在推出,但由于后勤原因,更换汽油和柴油汽车比我们预期的要困难得多。如果我们想达到我们的五年目标,我们将需要以更快的速度做到这一点。现在可能不得不重新考虑我们的目标,并决定是否应该采取更多措施来支持它,或者是否需要进行修订。

Radhika:我们的办公室现在有可生物降解的杯子和环保的灯泡。一些旧的塑料杯仍在使用,但我们已停止购买更多,所以一旦它们用完它们就会消失。


4.6.1.7我们什么保持势头


关键词:如果改进已达到预期价值,该倡议的重点应转移到推销这些成功并加强所引入的任何新方法。这是为了确保不会失去所取得的进展,并为下一次改进建立支持和动力。


应该使用组织变更管理和知识管理实践将变更嵌入组织中,并确保改进和变更行为不会有回归的风险。领导者和管理者应该帮助他们的团队真正将新的工作方法融入他们的日常工作中,并将新行为制度化。

如果没有实现改进的预期结果,则需要告知利益相关者该倡议失败的原因。这需要对改进进行全面分析,记录并传达经验教训。这应该包括根据收集的经验描述在下一次迭代中可以做什么不同的事情。无论当前迭代的结果如何,透明度对于未来的努力都很重要。

如果跳过此步骤,那么改进可能仍然是孤立的和独立的举措,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失去任何进展。也许很难获得对未来改进的支持,并且不断改进组织的文化。


ITIL的故事:我们如何保持这种势头?

克雷格:现在我们已达到目标,我们将监控我们购买的任何新产品,以确保它们符合我们的可生物降解标准。我们还将关注任何以更环保的替代品替代我们剩余的不可生物降解产品的机会。

苏:我们在为Axle车队增加新的电动车方面做了一个很好的开始,但尚未达到我们的目标。现在,我们需要分析阻碍我们实现目标的因素,记录我们所学到的经验教训,并决定未来可以采取哪些不同的措施,以使电动汽车的引入更加有效。

Radhika:我们将继续为我们的办公室购买陶瓷杯和环保灯泡。我们还将考虑进一步提高办公室环境的方法,并与员工一起开展活动,鼓励他们提高环保意识。



唐龙翻译




上一篇:持续改进模型之二(ITIL4Foundation)
下一篇:4.6.2 持续改进和引导原则
admin

写了 864 篇文章,拥有财富 29590,被 26 人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Powered by IT 运维管理
返回顶部